您现在的位置:中国高考信息网 > 高考资讯 > 经验技巧

语文水平提高:学会诗歌鉴赏的11种题型答卷方法

来源:www.zjyku.com 2025-06-21

经验技巧

  形象类  诗歌作品中的形象指的是诗歌作品创造出来的生动具体的、寄寓作者生活理想和思想感情的艺术形象,它包含人物形象、事物形象和景物形象三种。  (一)设问方法  1.这首诗塑造了哪种形象?  2.试说说这首诗中的形象特征?  3.通过诗中的形象塑造,表现了诗人什么样的情感?  (二)剖析思路  1.人物形象  诗歌中的人物形象有两类型别,一类是抒情主人公的形象,即诗人自己;另一类是作品刻画的人物形象。鉴赏诗歌中的人物形象,就是剖析诗中诗人所塑造的人物的行为、神态、心理、性格、情感、看法、处境等内容,把握人物形象的个性特点。  具体剖析思路与办法:  (1)知人论世,结合背景知道人物当时的情境;(2)剖析人物的行为、语言、心理,把握人物特点;(3)抓住表露人物情感或思想的词句;(4)借用意象和典故,展开联想和想象,感知形象。  形象列举  (1)不慕权贵、豪放洒脱、傲岸不羁的形象。  (2)心忧天下、忧国忧民的形象。  (3)寄情山水、归隐田园的隐者形象。  (4)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形象。  (5)矢志报国、慷慨愤世的形象。  (6)友人送别、思念故乡的形象。  (7)捐躯边塞、反对征伐的形象。  (8)爱恨情长的形象。  常用词汇  不慕权贵、豪放洒脱、傲岸不羁、心忧天下、忧国忧民、寄情山水、归隐田园、怀才不遇、壮志难酬、慷慨愤世、矢志报国、报国无门、建功立业、友人送别、思念故乡、捐躯边塞、反对征伐、爱恨情长、悯农怜农、热爱山川、哀叹昔盛今衰等。  2.事物形象  有的作品以某些事物为具体描写对象,在形象描写中将事物人格化。从全诗看,即把诗人要表现的品格节操或思想感情用象征性的形象曲折地表达出来,这种象征性的形象就是事物形象,即物象,如咏物诗中容易见到的松、竹、梅等。高考考试中对事物形象的考查主如果针对某些事物形象的象征意义来设题。通过剖析事物形象的特征,来探求象征体和本体之间的联系,进而剖析并把握诗歌的思想和情感。  具体剖析思路:  (1)捕捉所写物象描写特点的词汇,剖析物象的外在特点(形、色、声、态等)、环境特征和内在品性;(2)挖掘物象内在的品格、精神,抓住物与志的契合点;(3)联系诗人自己历程和所处社会环境,揣摩诗人所托之情,所言之志。  常用办法:  (1)从整体构思看,表现手法是托物言志或象征;  (2)从具体描写办法看,有正面描写、侧面烘托、对比及常用修辞(比喻、拟人、夸张)等。  3.景物形象  景物形象指写景诗或杂诗中的一般景物。抒情诗总是借用客观事物来表达感情,这种承载主观感情的客观事物也是景物形象。它包含:景物描写(季节、时令、地域等)、场面描写(农事、战争、打猎、离别等)、色彩描写。  高考考试对景物形象的考查,一般有两类型型,即考查意象类和考查意境类。意象,就是客观物象经过创作主体独特的情感活动而创造出来的一种艺术形象。简单地说,意象就是寓意之象,就是用来寄托主观情思的客观物象。意境是诗人的主观思想感情与诗中所描绘的生活图景有机融合而形成的一种耐人寻味的艺术境界。所有景语皆情语,鉴赏景物形象的基本思路是:以所写景物的自然属性为依据,挖掘其社会属性(作者借以抒发的感情、表达的含义等)。  写景方法:  (1)各种修辞手法;  (2)正面描写:动静结合(以静衬动,以动写静)、虚实结合、点面结合、白描勾勒、工笔细描、列锦(意象排列)、色彩渲染(季节色彩、冷暖色调)、察看角度(高低、远近、俯仰)、感觉角度(视觉、听觉、触觉、嗅觉、味觉);  (3)侧面描写:对比、衬托。  景情关系:  (1)正衬:乐景衬乐情,哀景衬哀情;  (2)反衬:乐景衬哀情,哀景衬乐情;  (3)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情景交融。  (三)答卷步骤  1.总说形象:概说塑造了哪种形象。  2.具体剖析:结合诗句内容或表达方法具体剖析形象特征。  3.形象意义:揭示形象表现的意义(情感、理想、追求、品性等)。  (四)答卷示例  1.人物形象  例题1: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问题。  寻陆鸿渐不遇  皎然  移家虽带郭,野径入桑麻。  近种篱边菊,秋来未著花。  扣门无犬吠,欲去问西家。  报道山中去,归来每天斜。  问:剖析诗中塑造的陆鸿渐形象。  答案:(步骤一)陆鸿渐是一个寄情山水、不以尘事为念的高人逸士形象。(步骤二)前四句通过对陆鸿渐幽僻、优雅的隐居之地的景物描写,表现了他的高洁不俗。最后两句通过西邻对陆鸿渐行踪的叙述,侧面烘托了陆鸿渐的潇洒疏放。(步骤三)作者通过陆鸿渐这一形象的塑造表现了他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2.事物形象  例题2: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问题。  早梅  张渭  一树寒梅白玉条,迥临村路傍溪桥。  不知近水花先发,疑是经冬雪未消。  问:诗人是怎么样借梅展示自我形象的?  答案:(步骤一)本诗展示了早梅抗寒而立、迎风而发的形象。(步骤二)寒字点明早梅存活条件的恶劣;迥字表现出早梅的孤单;白玉条之喻、疑梅为雪之错觉,鲜明地表现出早梅冰清玉洁之质。(步骤三)作者以梅自喻,展示了一个孤寂傲世、坚韧刚强、超凡脱俗的自我形象。  3.景物形象  例题3: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问题。  西楼  曾巩  海浪如云去却回,北风吹起数声雷。  朱楼四面钩疏箔,卧看千山急雨来。  注:钩疏箔,把帘子挂起。  问:此诗描写了什么景色?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情感?  答案:(步骤一)这首诗描写了海滨暴风雨到来前的壮美景象。(步骤二)连天的海浪伴随阵阵雷声汹涌而来,在北风的呼啸中波浪不断拍打堤岸,又咆哮着远去。这种壮美景象的描写渲染了山雨欲来风满楼的雄伟气势。(步骤三)从而表现了诗人开阔的胸襟和内心的豪情。  意境类  (一)设问方法  1.这首诗打造了什么样的意境?表达了诗人哪种思想?  2.这首诗为大家展示了一幅什么样的画面?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3.这首诗描写了哪种景物?抒发了诗人什么样的情怀?  4.诗中描绘了什么景象?这类景象又创设出一种什么样的意境?表达出作者哪种感情?  (二)剖析思路  鉴赏古诗的意境,应该注意作者选取了什么景物(意象),有哪些特点,渲染了何种氛围或传达了何种情感,情景之间的关系怎么样等问题。  常用术语  雄浑壮观秀丽\雄奇险峻\辽阔苍茫\清幽明净\闲适恬淡\安静优美\萧瑟凄凉\孤寂\冷清\肃杀荒寒\雄浑开阔\雄奇瑰丽\恢弘高远\浩瀚辽阔\博大新奇\深邃奇崛\朦胧渺远\空灵高远\空蒙迷茫\虚幻飘渺\苍凉悲壮\优美迷人\清爽明丽\清净幽远\宁静恬淡\安谧美好 \清净悠闲\冷森幽僻\凄清冷落\萧疏凄寂\淡雅闲适\和谐静谧\开阔苍凉\深远绵邈\高远辽阔\沉郁孤愁等  (三)答卷步骤  1.描绘诗中展示的图景画面(或指出描写的具体景象、意象)。  应抓住诗中的主要景物用我们的语言再现画面。描述时应该注意两点:一要忠实于原诗,用我们的语言,切忌直接引用;二要用我们的联想和想像加以再创造,要描摹出主要的景物,不必每句、每一个景物都写到,但要写到主要的景物语言力求优美。  2.概括景物打造的环境(意境)特征。  一般用两个双音节词概括这类景物所打造的情境的环境特征,比如孤寂冷清、安静优美、雄浑壮阔、萧瑟凄凉等,注意要能准确地体现景物的特征和情调。  3.剖析作者的思想感情。  切忌空洞,要答具体。譬如光答表达了作者感伤的情怀是不可以的?应答出为何而感伤。  容易见到失误:一是描摹景物时使用直译的办法,变描摹为翻译;二是考生总是着重于思与境偕、情景相融的正衬模式,而忽视了一些诗歌是通过景物来反衬思想感情,导致理解思想感情的错误。  简单高中生编辑整理(ID:jiandan100cn)  特别提示:题目中如需要结合诗句作简要剖析,肯定注意结合原诗中的意象进行具体阐释。  (四)答卷示例  例题1:阅读下面的唐诗,完成题目。  度破讷沙①(其二)  李益  破讷沙头雁正飞,?鹈泉②上战初归。  平明日出东南地,满碛寒光生铁衣。  [注]①破讷沙:沙漠名。②鹈泉:泉水名。  问:请从意境打造的角度,赏析全诗。  答案:(步骤一)全诗描绘了戍边将士战罢归来的图景,前两句写大漠辽远、大雁高飞,既有胜利者的喜悦,也有征人的乡思;后两句写日出东南、铁衣生寒,既表现了壮阔背景上军容的整肃,也暗含了军旅生活的艰辛。(步骤二)诗歌撷取极具边塞特点的含蕴丰富的意象,通过喜忧、暖冷、声色等的比照映衬,打造出雄健、壮美的意境,(步骤三)抒写了征人慷慨悲壮的情怀。  例题2: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问题。  绝句二首(其一)  杜甫  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  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注:此诗写于诗人经过一岁四行役的奔波流离之后,暂时定居成都草堂时。  问:此诗描绘了什么样的景物?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感情?请简要剖析。  答案:(步骤一)此诗描绘了一派漂亮的初春景象:春季阳光普照,四野青绿,江水映日,春风送来花草的馨香,泥融土湿,燕子正繁忙地衔泥筑巢,日丽沙暖,鸳鸯在沙洲上静睡不动。(步骤二)这是一幅明净绚丽的春景图。(步骤三)表现了诗人结束奔波流离生活安定后愉悦闲适的心理。  意象类  所谓意象,就是客观物象经过创作主体独特的情感活动而创造出来的一种艺术形象。简单地说,意象就是寓意之象,就是用来寄托主观情思的客观物象。  考查意象的角度主要有:(1)考查意象的内涵;(2)考查意象有哪些用途;(3)考查意象的特征。这类角度或单一考查或综合考查。  (一)设问方法  1.这首诗写了哪种意象?表达了什么样的情感?  2.说一说这首诗中意象的特征。  3.诗人通过诗中某意象表现了什么样的情感?  4.诗中某意象有哪些用途?  5.剖析某意象的内涵。  (二)剖析思路  剖析诗歌意象要依据诗歌描绘的具体物象和画面辨别其性质,并在了解诗歌的基础上概括出诗歌意象的象征意义和社会意义。  意象用途:  (1)打造氛围;  (2)设置背景或环境;  (3)塑造意境;  (4)奠定情感基调;  (5)借景抒情;  (6)衬托(人物性格、品质;以景衬境、以景衬情);  (7)诗歌线索。  容易见到意象:  (1)送别类(或表达恋恋不舍之情,或叙写别后的思念):杨柳、长亭、驿路、南浦、寒蝉、行舟、酒。  (2)愁苦类(或表达哀愁、悲伤心情,或渲染凄冷、悲凉氛围):梧桐、芭蕉、芳草、流水、杜鹃、猿啼、风霜、飞雪、苦雨、酒。  (3)思乡类(或表达对家乡的思念,或表达对亲人的牵挂):月亮、鸿雁、莼羹鲈脍、双鲤、羌笛、蟋蟀、捣衣、行舟。  (4)抒怀类(或托物显示高洁的品质,或抒发感慨):梅花、菊花、松柏、幽兰、蝉、翠竹、黍离、冰雪、草木、乌鸦。  (5)爱情类(用以表达爱恋、相思之情):红豆、连理枝、比翼鸟。  (6)战争类(或表达对战争的厌恶,或表达对和平的向往):投笔、长城、楼兰、请缨、柳营、羌笛。  (7)闲适类(或表达清闲恬淡的心情,或表达对隐居生活的向往):五柳、东篱、三径、渔樵、山林。  (三)答卷步骤  1.找出诗中描绘的意象;  2.剖析意象的基本含义(表层含义+深层含义)或内涵;  3.指出描绘意象有哪些用途或成效。  (四)答卷示例  例题1: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子规  [元]曹伯启  蜀魄曾为古帝王,千声万血送年芳。  贪夫倦听空低首,远客初闻已断肠。  锦水春残花似雨,楚天梦觉月如霜。  催归催得哪个归去,唯有东郊农事忙。  [注]子规:即杜鹃,又名蜀魄、蜀魂、催归,相传为古蜀王杜宇所化。  问:本诗主要表达了什么样的情感?请任选能表现这种情感的两个意象简要剖析。  答案:本诗主要表达了思乡难归的情感。意象剖析示例:①子规。子规啼声凄切,年复一年催人归去,令贪夫远客无不惆怅、断肠,足见思乡心切、归家不容易。②贪夫、远客。意指客居他乡之人。无论倦听还是初闻,都在催归声里空低首、已断肠,表达出了思乡难归之情。③锦水春残。春已残,花飘零,暗然失色的锦水春景,烘托出思乡难归的惆怅。④楚天月光。异乡梦醒,月光如霜,烘托出凄清冷寂的环境,表达了思乡难归之情。  方法类  (一)设问方法  1.这首诗用了什么样的表达方法(表现手法、艺术手法、艺术方法)?  2.请剖析这首诗的表现手法(艺术手法、表达方法)。  3.诗人是如何抒发我们的情感的?有什么成效?  4.这首诗(某某诗句)在写景(抒情、描写人物/某某)上有哪些特征?  (二)剖析思路  这种提问重视的是诗歌整体的艺术表现特点,主要应从诗歌的整体构思、诗歌整体的艺术方法方面来解答。  

热点专题

  • 高考考试数学“基本不等式”例题及解题方法

[]学会历史时间六法——

[]高考考试作文审题立意